易被忽視的“松軟”病
脊髓性肌萎縮癥(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兒童最常見的神經肌肉病,新生兒的SMA發病率約為 1/10 000,疾病危害嚴重,導致患兒肌肉無力,到達一定年齡后無法翻身、坐立、站立、行走,呈現出“松軟兒”的癥狀,大多數患者常因呼吸衰竭而亡,更為嚴重的是SMA隱蔽性極強,不易被發現,在孕前無法被常規檢查手段(如血清學篩查和超聲檢查等)發現,早期的癥狀也不明顯,致使SMA患者早期極難被發現,耽誤后續治療,癥狀加重出現死亡。
其致病基因為SMN1,位于5號染色體上,約95%的SMA患者由于兩個SMN1基因純合缺失。如果缺少了一個SMN1基因(雜合缺失),并不會患病,被稱為攜帶者,若父母都是攜帶者,25%幾率生育SMA患兒,風險極高。
一級預防降風險
預防SMA,精準地找出攜帶者夫婦是關鍵,因為他們是生育SMA患者的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旨在預防疾病發生,可通過產前篩查在人群中找到攜帶者,規避生育患兒的風險。因此,SMA攜帶者篩查是預防SMA最經濟有效的手段。
SMN1基因致病突變十分明確,約95%為缺失型,產前診斷(MLPA)和篩查技術成熟(qPCR),非常適合在孕前和產前進行推廣。以山東青島為例,已為全市婚檢的人群提供免費篩查,防控效果十分明顯,在已篩查的13545名女性中,檢出204名攜帶者,攜帶率約1/66,其中154名女性攜帶者的丈夫進行了免費篩查,檢出5對均為攜帶者的夫婦,2對夫婦已進行產前診斷,阻斷了1例SMA患兒的出生,凸顯了SMA一級防控的意義。我國人群的SMA致病基因攜帶率約1/50,即每50人中就有一人為攜帶者,攜帶率非常高。因此,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SMA攜帶者篩查非常適合進行全人群普篩。
制圖:博圣生物
二級預防免悲劇
產前診斷是SMA二級預防的主要手段。對于生育過SMA孩子的夫婦、疑似SMA患兒家庭或者通過攜帶者篩查發現的高風險夫妻對,產前診斷可以有效規避生育患病胎兒。
現實生活中其實有許多因為不了解產前診斷,從而導致第二甚至第三個SMA孩子出生的悲劇,早幾年“70萬只能救一個,我要放棄哪個女兒?42歲媽媽每天被這道生死選擇題折磨”的河南家庭就是這樣的情況,先后生育了兩個SMA患兒,這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痛苦。近些年部分省份也意識到了SMA的危害,為生育SMA患兒家庭或者高風險夫妻提供產前診斷補貼(廣東、河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SMA攜帶者篩查推廣,尤其是廣東,幾乎全省產前診斷機構均已開展SMA攜帶者篩查。因此,對于生育過SMA患兒的夫婦,或者雙方都為攜帶者的夫婦,都應該進行咨詢和專業指導。
三級預防早治療
三級預防的主要防治手段是通過新生兒篩查早期識別SMA患兒,以便及時予以治療。已上市的SMA治療藥物可顯著改善疾病預后。SMA的新生兒于癥狀前診斷并給予疾病修正治療,更優于癥狀后治療。因此,目前大多數歐美國家及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均已開展全國范圍的 SMA 新生兒篩查。
“每一個小群體,都不應該被放棄”——2021年國家醫保局靈魂砍價的成功,讓SMA患兒的治療不再是“天價”,2023年利司撲蘭也進入醫保,使患者治療的可及性大大提高,加之相關臨床共識也逐漸發表(如《脊髓性肌萎縮癥多學科管理專家共識》、《脊髓性肌萎縮癥呼吸管理專家共識 ( 2022 版 )》等)以及綜合診治水平的提高,使得在國內規模性實現SMA三級預防的條件充分成熟。我國新生兒疾病篩查及串聯質譜篩查已十分成熟,只需在原有的流程上拓展SMA新生兒基因篩查即可準確識別95%的SMA患兒,在篩查確診后,患者可及時進行定期、規范化、多學科綜合隨訪管理,使得患者將得到最大獲益。相較于歐美等國,我國SMA新生兒篩查雖有落后,但已陸續開展,且越來越多的新篩專家也意識到了開展SMA新篩的重要性和意義。
制圖:博圣生物
綜上,不難看出,無論對于個人,或者醫療單位,都應該充分意識到SMA已經是一種完全可防可治的疾病。在孕前、孕期可以通過SMA攜帶者篩查找出高風險夫妻,對其進行生育指導或對胎兒進行產前診斷,避免患兒出生;在產后進行SMA新生兒篩查,第一時間識別SMA患兒,及早診斷,及時得到最有效的治療。將SMA攜帶者篩查和新生兒篩查有效結合,是構筑SMA的三級防控體系的重要舉措。
SMA三級預防 博圣在行動
博圣生物致力于出生缺陷防控領域,密切關注SMA等常見單基因病的預防,我們基于經濟、合規的qPCR平臺,整合信息化管理和單基因病診斷檢測服務,建立了一套高效的SMA三級防控體系,確保SMA可篩、可診、易咨詢,讓更多的人群能夠接受到SMA基因篩查服務。與此同時,我們也積極邀請國內SMA專家、同行,分享SMA篩查防控經驗,并與一線臨床醫生交流溝通,力求讓更多的大眾群體認識SMA,關注SMA篩查和預防,一同為SMA的三級預防而努力。
制圖:博圣生物
參考文獻
1. Kolb, S.J. and J.T. Kisse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a timely review. Arch Neurol, 2011. 68(8): p. 979-84.
2. https://mp.weixin.qq.com/s/ausBzw-46iVhbEMmzABSMw
3. 龔波,章莉,等. 中國上海地區4719名孕婦脊髓性肌萎縮癥攜帶者篩查.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3年12月第30(6)卷: 670-672
4. 曾光群,鄭虹,等. 脊髓性肌萎縮癥患兒SMN和NAIP基因拷貝數分析及攜帶者篩查.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4年4月第31(2)卷: 152-155.
5. 譚建強,張旭,等. 廣西柳州地區4931例孕婦脊髓性肌萎縮癥突變攜帶者的篩查及產前診斷.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8年8月第35(4)卷: 467-470.
6. 賈陳波,袁小松,等. 常州地區 5302 例育齡婦女脊髓肌萎縮癥篩查結果分析. 右江醫學 2022 年第 50 卷第 5 期: 359-363.
7. 周成, 宋春林, 等. 廣東佛山地區 19297 名孕婦脊髓性肌萎縮癥攜帶者篩查及產前診斷.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22 年第 30 卷第 2 期: 241-245.
8. 李秋麗, 石海弘, 等. 江門地區 14378 例育齡婦女的脊髓性肌萎縮癥基因攜帶者篩查情況. 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22 年第 30 卷第 3 期: 509-511.
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6731927120053757&wfr=spider&for=pc
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877559578180427&wfr=spider&for=pc
11. Sawada T, Kido J, Yae Y, Yuge K, Nomura K, Okada K, Fujiyama N, Ozasa S, Nakamura K. Gene therapy for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is considerably effective when administered as early as possible after birth. Mol Genet Metab Rep. 2023 Apr 5;35:100973.
12. 吳士文, 田國力, 楊茹萊. 脊髓性肌萎縮癥新生兒篩查專家共識(2023版)[J] . 中華醫學雜志, 2023, 103(27) : 2075-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