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澳優奶粉遭遇了著名的“身份門”事件,被媒體揭露出“充當著貼牌生產的角色”,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嬰童產業研究中心認為,在三聚氰胺之后,由于國內消費者對洋奶粉在安全、品質上產生了依賴,一些企業就利用消費者重視“進口奶粉”的心理,標榜產品高端、進口,來獲得市場和消費者認可,這對企業和奶粉行業今后的發展及其不利。
去年10月8日,澳優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澳優乳業此次IPO以4港元定價,集資總額12億港元,招股價相當于2009會計年度市盈率19.6倍。澳優乳業一直以高端奶粉市場為目標,在市場銷售上,澳優一直標榜自身是“國際品牌”,但是近期,媒體卻披露,澳優只能稱得上是“中間商”,而不是奶粉生產商,國際品牌更算不上,只是在國內市場有銷售。
嬰童產業研究中心認為,娃哈哈將會成為澳優奶粉的有力競爭對手。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娃哈哈奶粉與澳優奶粉的價格接近,澳優以澳洲進口賣點,娃哈哈以荷蘭進口為賣點。
據嬰童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澳優奶粉的毛利率達到49.4%,年度純利為1.82億元。
在去年澳優乳業的招股書中,該公司稱將以招股所得的三成金額投資或收購上游奶粉相關資產,目前正對多個投資機會進行洽談,收購對象將集中在澳洲。
“身份門”不只是澳優一家,幾個月前,施恩也被消費者和媒體報道出“假進口”的身份。施恩奶粉“美國品牌”的身份被告知“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華人擁有”,而其標榜100%進口奶源被查處來源于山西一家奶粉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