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表示,這不僅意味著中國乳業已經成為世界乳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意味著中國品牌下一步要從在國內占據優勢向國際市場進軍,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與此同時,此前遭遇“假洋鬼子”質疑的澳優也正式實施“換血統”計劃,欲以50萬歐元與法國乳業巨頭索迪雅集團旗下子公司諾帝柏歐成立合資企業,成為不僅注冊地在海外,也在海外有銷售的真正“洋奶粉”品牌。
“這是一樁劃算的買賣。”業內人士洪迪(化名)向本報記者表示,在中國乳企勃發的國際化沖動中,有的欲以規模取勝,有的則希望通過合資的方式“墻外開花墻內香”。而記者昨日獨家獲悉,由汕頭老板運作的新西蘭乳品公司蕊盛蕊也剛剛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可見在國際化沖動面前,家家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澳優與法國企業合資改換“血統”
澳優乳業6月17日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澳優乳品與索迪雅集團(Sodiaal)旗下子公司諾帝柏歐(Nutribio SAS)就可能成立合營企業澳優愛達力(Ausnutria Nactalia)訂立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若落實,前期投資總額將為100萬歐元,澳優出資50萬歐元或等值貨幣,諾帝柏歐則以N actalia及愛達力商標所有權入股50%。
澳優方面表示,澳優愛達力計劃設置在法國巴黎,出資款將用于推廣及產品的臨床研究。諾帝柏歐承諾每半年開發至少3-4款新品,合資公司所有產品由諾帝柏歐制造生產,將在包括法國、中國及其他歐亞地區銷售。此外,雙方同意于諾帝柏歐成為法國最大合作社制乳業索迪雅全資附屬公司后半年內,澳優以協議價購入諾帝柏歐10%權益。且未來還將與旗下嬰兒液態奶在歐洲排名第一的索迪雅合作,開發開蓋即食的嬰兒液態奶等。
記者了解到,諾帝柏歐為索迪雅以及法國埃特蒙聯盟集團(Entronm ont Alliance Group)合資成立的專業公司,雙方各占五成股份,自1983年起向48個國家出口,是法國第一大嬰幼兒食品企業。而索迪雅在歐盟擁有超過8500家牧場,年收集鮮奶量23億升,埃特蒙則是嬰兒配方中最重要原料———脫鹽乳清粉的全球最大制造商。本月3日,索迪雅宣布全面收購埃特蒙,成為法國最大的乳制品企業及歐洲第四大乳制品集團,加工牛奶超過50億公升,銷售額40億歐元,員工超7500名。
事實上,記者翻查英文資料才找到索迪雅的相關信息,盡管其在本月表示,收購埃特蒙完畢后將成為法國最大的乳企,但從公布的40億歐元體量來看,距離達能還有相當距離,后者僅鮮乳制品2009年的銷售額就超過86億歐元。“索迪雅是類似恒天然一類的實體,也有一定規模。”乳業專家王丁棉告訴記者,而只花50萬歐元就可以與國際公司搭上關系,也是不錯的選擇。
“即使在央視做個廣告都不止400萬。”業內人士洪迪(化名)向記者透露,澳優本身的負責人是從南山奶粉出來的,對乳業操作較為熟悉,但做到一定程度后便遭遇兩個問題,一是品牌度,二是資金鏈。“解決資金問題如不是對賭就是上市,澳優選擇的是后者。但上市之前還可以多多包裝,年報表卻要相當規范,盯著業績和年利潤看,股價好尚可掩蓋,股價不好則會相當麻煩。”
洪迪告訴記者,去年施恩、澳優相繼遭遇身份質疑。“施恩2007年銷售就超過12億,2008年受三聚氰胺影響只做了10億,去年更是因此退到6億-7億。“從危機處理的方式來看,雅士利沒有將凱雷的資本引入直接放在施恩,不如澳優來得明智。而澳優此番引進外資,是把自己的身份扶正的最好途徑。”
除了在澳大利亞注冊的澳優牽手法國乳業巨頭之外,記者昨日獲悉,在新西蘭注冊的蕊盛蕊剛剛也實現了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家溫家寶總理1980年代第一次到新西蘭牽頭引回國內的項目,實際控制者是廣東汕頭人,主要產品是牛初乳、嬰幼兒配方奶粉和五谷粉,在國內配方奶粉的銷售規模在2億元左右。在日益國際化的趨勢面前,其也選擇了海外上市的路徑。
蒙牛、伊利雙雙進入全球乳業20強
而荷蘭合作銀行最新發布的2010年度“全球乳業20強”榜單顯示,蒙牛、伊利兩大乳業巨頭首次以“軍團”形式出現在世界乳業第一陣營中。其中蒙牛從去年的第19位躍居第16位,超越了美國的施雷伯和藍多湖以及德國的諾德,而伊利亦首次躋身榜單,位列第17名。
據嬰童產業研究中心報道,荷蘭合作銀行是全球最大的專注于農業及食品相關產業的商業銀行之一,其每年推出的“全球乳業20強”以全球各大乳品企業銷售數據和財務報表的信息作為排位的主要依據,是目前全球乳業唯一的權威排行榜單。在今年的榜單中,瑞士雀巢、法國達能、法國拉克塔利斯、荷蘭弗里士蘭坎皮納、新西蘭恒天然、美國迪安依然保持不變,雄踞前六名。而中國入圍的企業數目僅次于現代乳業強國美國和法國(各4家上榜),與日本、荷蘭持平,新西蘭、挪威、丹麥等傳統意義上的乳業強國則各只有1家企業入圍。
“盡管前20強中有18強都是西方國家,但全球乳業格局正在發生改變,不再是發達國家乳品企業一統天下,一些非西方國家乳品企業的實力在不斷上升。”荷蘭合作銀行如是表示,甚至在同步推出的年度乳業研究報告中對蒙牛的增長勢頭特別予以了關注,稱“鑒于其最近幾年強勁的發展勢頭,蒙牛很可能迅速躍居前10名。”從2009年的營收狀況來看,蒙牛的37.7億美元比前一年的34億美元同比增長7.7%,而排在其前面的幾家乳企平均增速卻為-8.02%。
“以蒙牛的高速成長為龍頭,在未來5-10年,中國的乳制品公司會越來越多地進入前20名,成為全球領先的乳制品公司。”盡管恒天然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騰婓勵鑒于這一榜單,也對中國乳企表示了特別的看好。但必須看到的是,在乳業二十強中,排名第一的雀巢年營業額就幾乎是達能的兩倍,而蒙牛距離排名第十的聯合利華,營收仍相差26.1億美元。
蒙牛方面表示,正在進行國際化的努力,除了繼續開拓在香港和東南亞的市場外,目前其全國的11座萬頭牧場均由外國專家參與管理,同時在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十幾家國際機構共同建成亞洲最大乳品研究院的同時,巴黎研發工作站已經開始運行,澳洲研發工作站也即將啟動。
“不過單純看榜單,追求規模并不代表真正地走向國際。”在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中國乳業走向國際的關鍵在于,一是產品檔次要向國外靠攏,在例如低溫噴粉等加工工藝、添加劑控制使用量的標準與國際接軌等方面加以改進;二是產品設計和布局不能只講究數量,同樣要講質量,不能永遠只是中低檔占大比例;三則是市場營銷策劃方式,不能單靠廣告,而是應該在包材和售后服務手段上接近國際水平,“國外的銷售員也是半個專家,可以將推廣和乳業文化捆綁在一起”。王丁棉表示,只有當國產乳品至少拿回國內的市場價格話語權之后,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國際強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