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檢測無門”的質監體制里,消費者根本無法通過個人維權揭開質量黑幕,而只能坐等更多受害者出現以便依賴集體維權力量;在“檢測無門”的質監體制里,消費者同樣無法直面質監部門展開有效投訴,而只能轉而尋求媒體關注等待“事情鬧大”。
武漢三名女嬰因一直食用圣元奶粉,身體出現性早熟特征,此事經報道后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與此同時,在廣東、山東、江西都發現同類病例。經過醫院相關的檢查,證明確實是激素惹的禍。受害兒童家長曾想把奶粉送檢,卻遭遇“檢測無門”,一些質量監督檢測機構都婉言拒絕了家長們的個人申請,而權威部門關于奶粉的檢測指標中也沒有激素這一項。
雖然圣元公司已經第一時間發布聲明否認,聲稱“我們的產品不可能讓嬰兒性早熟”;然而,并“不能排除有養殖者使用激素以提高奶牛產量”的可能,假若私下商議20萬賠償再確屬事實,奶粉質量之憂恐怕難以撇清干系。要弄清楚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無疑是立即對奶粉進行權威檢測。
可現在的事實卻是“檢測無門”。毒奶粉事件去之未遠,三聚氰胺陰霾至今猶存,公眾對于質監部門的鼎故革新與奮起改良,原本是存有很大期待的。對存疑的嬰兒奶粉質量安全問題,只要消費者發出新質疑,質監部門理當第一時間予以關注。而現在的情形是,質監部門不能主動及時啟動反應程序也便罷了,消費者掏錢將之送檢卻遭遇“檢測無門”:工商局讓他們找質檢所,質檢所不接受個人申請,無奈只好找到醫院,醫院稱沒有檢測能力。
事實上,即使這些嬰兒家長們更有本事能直接聯系到相關最高質量檢測機構,“檢測無門”結局恐怕也無法改變。根據記者的調查,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兩大國家級乳制品質量檢驗中心均表示“我們只能檢查奶粉國家標準里面規定的項目,激素并不在其中。”國家藥監局負責藥品檢測的中國藥品檢驗總所亦表示“要檢測奶粉中的激素成分,現在肯定不能送檢,而且不受理個人申請”。
難道激素檢測屬于高精尖檢測,非特殊儀器不可?不,只是因為激素不在檢測范圍之內。難道個人申請檢測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容易出亂子,或者食品質量問題從來不會被個人發現嗎?不,只是因為“不受理個人申請”是“規定”。不得不說,“檢測無門”背后矗立著的仍是一個非常僵化的質監體制,而這樣的質監服務品質顯然談不上優良。
在“檢測無門”的質監體制里,消費者根本無法通過個人維權揭開質量黑幕,而只能坐等更多受害者出現以便依賴集體維權力量;在“檢測無門”的質監體制里,消費者同樣無法直面質監部門展開有效投訴,而只能轉而尋求媒體關注等待“事情鬧大”。當一個又一個質量門事件通過新聞媒體突兀曝光,質監部門幕后呈現的那份超級“淡定”讓人無比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