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天生就是優秀者。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成長的快樂與煩惱。葉顯東也不例外。
上世紀80年代,溫州業搭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改革與發展,葉顯東也是在那時一腳踏進了服裝行業―――1984年,高中畢業的葉顯東開始涉足童裝業。
第一次出門跑業務時,葉顯東還搞不清怎樣洽談生意,可憑著聰慧和勤奮,一個多月跑下來,初出茅廬的葉顯東居然拿回了貨值8萬元的合同。初戰告捷,讓葉顯東對童裝業一見鐘情。很快,他就和親戚合作,在家鄉辦起了自己的童裝廠。跑業務,簽訂單,撿樣品……晚上做,白天賣,就這樣苦干了7年。到了1991年的時候,已經積累了足夠原始資金的葉顯東蓋了占地2000平方米的廠房。從此,他在童裝業的發展便一發而不可收。1996年,在葉顯東的努力下,紅黃藍童裝有限公司成立了……
從自行車到專業物流----交通工具影射歷史變遷
記者(以下簡稱記):改革開放的契機帶來了溫州服裝業的蓬勃發展,從1984年至今,您經歷了改革開放后中國服裝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能否談談您對這些年服裝行業發展的感受?
葉顯東(以下簡稱葉:)我有一個很形象的例子,那是我的親身經歷―――一路走來,看看我的交通工具的變化,就知道我們溫州童裝業的發展腳步了。
20世紀80年代我騎自行車,那時溫州的批發市場主要集中在鼓樓、廣場路一帶,從永嘉到鼓樓要經過甌江,需要渡船,那時用自行車運貨,把貨物捆綁在自行車后座,但這樣車尾的體積很大,很不方便,貨物上船要到船背上去,顛簸得厲害,遇到雨天送貨就更不方便。
90年代初是摩托車的天下,摩托車自然就成為送貨的不二選擇。那時童裝市場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西站、鐵井欄、公園路、童裝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童裝市場,送貨也不只去一個地方了,但依舊是一個人駕車,人在前,貨在后,能運多少就運多少,送貨到店,以貨換錢。
到90年代中期,汽車時代來臨,運貨量增多了,受老天的氣也少了,送貨更是風雨無阻。那時很多小生產商都買了私家車,用四個輪子的車送貨要好得多,更快也更安全。
到了90年代中期,生產商已有固定客源,給特定的幾家店定點送貨,而且鐵井欄的市場相對比較集中,也就不需要東西南北地跑了。
而現在,溫州童裝在國內叫響,很多小的生產商幾經變遷和發展,有的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送貨也早已不再需要自己送了,有特定的物流部門操作。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溫州童裝的進步,是童裝歷史的變遷:溫州童裝業從批發一統市場到品牌的逐漸崛起。
記:溫州的童裝經歷了自行車時代、摩托車時代、汽車時代和專業物流后時代,這也就是童裝行業從批發到品牌逐步建立的過程,那么目前中國童裝業的現狀怎樣?
葉:從這幾年來看,我們的童裝的消費需求同比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像國內童裝消費總量大概為21億件左右;年均童裝消費約400億元,大概占全國服裝總消費的7%、全球童裝總消費的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童裝市場的容量在今后幾年內還會有較大的飛躍。
隨著人們消費意識的成熟,目前的童裝市場已經轉向品牌的消費。2002年以來,我們童裝市場的品牌數已經翻了兩番多。
但是,從去年發布的浙江省童裝產品結構報告中可以看到,童裝產品每件價格在50元以下的占了 72.8%,100元以上的只有6.2%。這說明,我們多數童裝企業仍然靠數量擴張來獲得利潤,而非品牌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