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在不斷增長,利潤卻越來越薄——這是不少服裝企業近期面臨的窘境。其中,成本上漲是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棉花價格不斷沖擊歷史新高,盡管近期有所松動,但實際上變動不大,一些棉花企業認為八九月份國內棉花價格仍會出現一輪上漲。而在成衣成本中,棉紗價格往往占到60%-70%,實際上,今年以來棉紗的漲幅已超30%。另外,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上漲。今年以來,10多個省區已先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上調幅度為17%左右,下半年還將有多個省份計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同時,燃料動力成本、交通運輸成本也在上漲。以廣州市為例,上半年工業企業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漲10.6%。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近期作出判斷:“2010年生產要素價格的持續高漲已成為現階段行業運行的突出問題。”
不過,一枚硬幣總有正反兩面,成本的上漲在給很多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機會。
機會首先屬于新的原材料。今年棉花、紗線持續上漲推動了新興原料市場,一些企業開發出玉米纖維、大麻纖維等生物基面料,增加了服裝的議價空間。并且,這些面料比棉布在生產過程中更節省水和農藥,符合消費者對低碳環保的需求。
隨著人工成本的加大,自動化設備將獲得更多機會。以毛衫業為例,大多數中小型毛衫企業目前仍以使用手搖和半自動橫機為主,電腦橫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國內第一家高科技服裝自動化設備4S店近期在浙江義烏的開設,也是產業智能化趨勢的一個例證。
相較消費者對于“硬成本”提價的接受度,“軟成本”的提價空間更大。文化、情感、服務等服裝品牌銷售中的“軟因素”將占有更重要的地位,需要企業進一步發揮創意,深耕細作。
商業渠道的變革與創新勢在必行。中國百貨零售業長期采用聯營、引廠入店及收取各種“進場費”的經營模式,造成價格虛高。隨著服裝成本的上漲,百貨業已經到了急需轉變的時候,大力發展自有品牌是未來趨勢。同時,奧特萊斯、網購等其他銷售渠道正在加緊擴張地盤。盡量降低渠道成本,讓利給消費者,以此為方向的新商業模式將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內銷企業的機會來了。原材料價格一路走高,給代工企業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們都是先接單,商定價格和交貨期,再等生產出來后發貨。假如接了單后原材料漲幅超過預期,根本沒法賺錢,甚至還會虧本。因此,今年很多企業更樂意于做內銷單,因為交貨周期短,容易把握成本。
內地服裝業的機會也在加大。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已有不少服裝品牌商明確表示,更傾向于尋找那些接單和研發部門在發達地區、制造環節在內地的工廠。
服裝培訓業也應該能分得一杯羹。很多服裝企業目前并不缺訂單,而是因為缺工有單不敢做。這個“缺工”主要指缺熟練的技術工人,而國內對于技術工人的培訓還遠遠不夠,很多都是靠工廠自己培訓。規范而專業的服裝技工培訓將受到眾多企業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