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馬上要到了。近來,廣州的家長們忙著為自家孩子采購學習用品。由于經濟條件不同,家長為孩子們準備的東西也各有不同,有小學生4年換12次書包花費上萬元;而一個本地下崗人員家庭,為孩子購買文具則全部選擇超市特價商品,還有些靠街坊鄰居贈送的。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古訓,道理當然是對的,但未必能說服諸位家長。因為在他們看來,用稍貴一些的學習用品并不算多么奢侈的花費。家長愿意竭盡所能,為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環境,購置性能優良、使用安全的學習用品,這完全正常。并且,學習用品之所以賣得貴,除了品牌因素之外,還不乏生產企業功能設計水平日漸提升的緣故。我們不是一直鼓勵制造業要著眼于消費者日漸提升的消費檔次,提高設計水平、產品附加值嘛!總不能企業跟消費者相得益彰后,又被說成無謂的浪費吧?
學習用品只是階段性的工具,其使用效率跟價格、質地及加工工藝的關系其實并不大。古往今來,既有許多出身貧寒的學子用最廉價的筆和紙,書寫出名動天下、流芳百世的名篇,也不乏富人家里的好學子弟,善用家中優越的學習環境,更有效率地完成經世濟邦的偉業——后者的成就被視為理所當然,前者的例子因帶有對后輩的勵志意義,而得以更廣泛地強調和流傳。
因此,無論是富是窮,家長購置學習用品的時候,都要跟孩子說清楚,書本和文具昂貴與否、新舊與否,都跟人格地位、學習水平沒有任何關聯。
與之同時,還需明確:學習用品只是工具、載體,并不因為其名貴,就代表著家長對孩子更多的愛。在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如果家長因工作繁忙而難得抽出時間過問孩子所思所想,那么用再昂貴的學習用品來“彌補”關愛,就著實不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