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制日報社主辦的《法治周末》報道,山西雅士利乳品有限公司涉嫌將被召回三聚氰胺奶粉添加到新奶粉中,或者更換包裝后重新上市。
看到這則消息后,相信許多人一定會感到震驚和憤怒。不過,廣東雅士利集團昨日已迅速作出回應,聲明此事純屬虛構。早于此前,山西應縣質監局也出具過一份報告,證明其在“生產過程中不存在違法添加回收產品的行為”??催@情況,究竟孰是孰非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大家不妨稍安勿躁,拭目以待。
但這件事情也已暴露出不少問題。這表明,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公眾至今仍對奶企沒有信任感,一有風吹草動,便很容易把苗頭對準企業。譬如近期發生的圣元奶粉事件,雖然事后證明可能屬于“誤傷”,即圣元奶粉與兒童性早熟并無直接關聯,可是人們仍然不敢輕易相信。不得不說,這種公眾心理極易被有些機構或企業拿來大做文章,打壓競爭對手,渾水摸魚。
盡管如此,我并不認為公眾的懷疑和焦慮有何不妥。消費者之所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并不是因為膽子小,而是實在被問題產品搞怕了。今天來個蘇丹紅,明天出現個什么三聚氰胺,這邊銷售毒韭菜,那邊冒出個洗蝦粉,誰不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何況如今天天都得擔心被“蛇”咬。不瞞各位,我現在每天都自己帶飯到單位,到時用微波爐轉一下,既方便又衛生。有位同事更夸張,據他說已經有好幾年不下館子了。因為他有個在飯店工作的姐姐,告訴了他很多所謂的內幕。
為何國內奶企至今難以獲得公眾完全信賴,甚至備受質疑,動輒獲咎?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當初為保護所謂民族行業,放過了不少參與作惡的企業,而只嚴查和處理了一家三鹿奶粉。殊不知,這樣做表面上是保住了不少奶企,實際上卻未必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這不僅讓某些奶企產生僥幸心理,幻想“反正出了事有政府兜著”,更給三聚氰胺奶粉的徹底銷毀帶來了隱患,進而導致“三聚奶粉”重現江湖、為禍人間。
早在一段時間之前,市場上就又出現了不少三聚氰胺乳制品,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關注,清查了一批企業。三聚氰胺陰魂不散,一方面是企業利欲熏心,另一方面顯然和監管不力、查處不嚴相關。近日有報道披露,去年底和今年初查辦三聚氰胺奶粉案中,一個涉嫌生產銷售數十噸問題奶粉的主犯,結果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且緩行三年。一家奶企高管被捕時甚至當著警察的面安慰家屬“別怕!最多判刑三年”。
由此可見,愛護民族企業也可能使民眾利益受損。說到底,這根本不該由監管部門操心,其所要做的就是為老百姓守住質量安全關,不輕易放走任何一家黑心企業。企業犯了事,就該一查到底,即便勒令停產、倒閉也在所不惜。更何況,這家企業退出市場,自然有別家企業進入;這家企業無法贏得公眾信任,也會有別家企業以質量取勝,換取消費者的青睞。倘若監管部門刻意回護,結果只會是幫倒忙。
至于該怎樣和消費者打交道,如何面對產品危機,企業自然會做出自己的選擇。譬如,這次被推上輿論審判臺的雅士利,不管是否真的涉案,它肯定比監管部門更急,而且一定會有所表態和澄清。這也是一個機會,讓公眾看清楚一家企業能否真正對消費者負責,是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信任不是憑空生長出來的,而是要靠事實和行動累積起來。這一次,期望監管部門盡快介入調查,得出真相。如果事實證明雅士利并未作惡,那么,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