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門”事件以來,圣元曾一度受到各大媒體的攻訐,終于8月15日,國家衛生局的調查還了圣元一個清白。圣元品牌受損,企業得以保存,或許這是該事件最好的終結方式。然而事件的背后,究竟誰是挑起事端的始作俑者?在這場波瀾的背后,誰才是最大的贏家
有的人說,這完全是各大媒體炒作出來的一場鬧劇,其目的在于提高媒體收視率和各大網站的點擊率,所以最大的贏家應該是媒體。也有人說,圣元此次雖然有些損失,但清者自清,公司的損失也還在能夠承擔的范圍之內,此次媒體的爆料,相當于圣元用自己的損失給公司打了一個大廣告,所以最大的贏家應該是圣元。諸如此類的觀點很多,但觀點夾雜的個人因素太重,難免有些偏頗。
專家分析:這個事件在中國的反響很大,輸贏的對象不僅僅在于媒體與圣元,它關系到了中國的整個奶品行業。中國的奶粉行業錯綜復雜,國內民族企業與國營企業相爭,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上也是虎踞龍盤,看似平靜的奶產行業實則暗流涌動,各大品牌格格不入,相持不下。此次“性早熟門”事件的背后,我們不難看到,中國的民族企業舉步維艱,國營企業則靜觀其變,而許多意在中國的外企則乘虛而入,他們在紛爭中各圖其利,各取所需,這些都是所謂的贏家。然而有些贏只是表象,實則暗藏殺機。
現在中國的奶業發展很不平衡,外企發展強勢,國企次之,民族企業實力最為不濟。我們可以形象的把他們比作曾經的三國,外企為曹魏,國企為東吳,民企為蜀國,就現在中國市場的局勢而言,國企與民企少了任何一家,另外一家都斷難支撐,中國的市場大半必定落入外企之手。而為今之計,只有國企與民企齊頭并進,共御外企,才能確保中國奶業的和平。
而現在看來,情形恰恰相反,圣元“性早熟門”事件之后,民族企業的市場份額陷入低谷;而國企為求穩妥,也不急于出招。這樣一來,中國市場上最活躍的就是外企了,他們趁機向中國大量傾銷奶品,搶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近期調查顯示,國產奶品頻頻出現問題,很多市民疑慮重重,他們表示更愿意選擇進口奶粉,賀州市民境外代購奶粉就搞得特別火熱。如果長此以往,不僅民族企業難以發展,恐怕國營企業的前景也會堪憂。
中國的奶品市場之爭愈演愈烈。在圣元波瀾面前,國企一直保持低調的方式也許能讓企業置身事外,但從企業長遠的發展來看,這并非明智之舉,起碼就現在看來,外企是這場波瀾的最大贏家。
中國奶業的未來如何?三國的歷史會不會在中國重演?國企與民企今后的選擇是關鍵,他們肩上的擔子可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