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報道,日前牛奶行業舉辦的內部研討會上,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認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業內資深專家建議,中國應該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現有常溫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
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說,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2010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征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結果百分之九十五的意見都沒有被采納.他認為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
王丁棉:"提了20條意見,只接收1條.伊利、蒙牛包括生奶、常溫奶、巴氏奶這樣的標準是他們起草的,把很多東西都塞進去:細菌總數調到2百萬,甚至蛋白質調到2.80."王丁棉介紹,過去中國的牛奶質量標準在世界范圍就不算高,如今中國牛奶質量標準,其中的細菌總數跟2010年前相比,每毫升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含量每百克降低了0.15克.在他看來,這樣的標準是全球最差標準:
王丁棉:"這個標準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標準,像蒙牛出口都退回來啦,出口轉內銷,牛根生走后門,把牛奶推到廣東,在廣州消費啦,2500噸吶."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于國情:
對于王丁棉的這些說法,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并不認可.作為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那達木德認為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于國情.
那達木德:"我們國家72%牛奶和72%牛奶都是散戶飼養,散戶生產.產奶旺季,春季和夏季這兩個階段,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生產的牛奶,蛋白質含量達不到2.95.這樣會出現什么問題?乳品企業按照2.95國標來執行的話,這樣的牛奶都要到倒掉.農業部做了大量的調研,主要從國情出發,照顧最大多數奶農的利益,這樣把標準降低了一下."同樣,牛奶中的細菌總數上調,也是考慮到農民散養奶牛的環境現狀:
那達木德:"養殖環境比較差,這就包括乳房炎的發病率,這樣細菌數真正按50萬來規定,也是絕大多數達不到標準.在這樣情況下,定格2百萬,就能保證奶農生產合格的奶."現有標準下生產的常溫奶 顯然不安全:
為了奶農的利益,降低牛奶標準,會不會以犧牲眾多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為代價?面對記者的疑問,那達木德這樣回答:
那達木德:"我國70%牛奶全是液態奶,喝牛奶的目的就是讓國民獲得優質蛋白和補償鈣,這兩個目的通過常溫奶完全可以達到."我國把在牛奶加工過程中,137度高溫瞬間消毒殺菌制作的牛奶稱為常溫奶.這樣的牛奶與國際上普遍實行的,60度到85度緩慢加熱殺菌的巴氏奶形成了兩大陣營.那達木德承認巴氏奶是中國奶業發展的方向,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物流條件、冷鏈條件和儲存條件在現有的情況下,只能發展常溫奶.
曾4次參與國家乳業標準制訂的,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明確告訴記者,在現有標準下生產的常溫奶,由于存在有害菌,顯然不安全.
魏榮祿:"如果有害菌的話,200萬里邊,它的代謝產物是有害的.那么有害菌代謝產物,殺菌是消除不了的.所以這對人體的安全是有害的.所以細菌數越高,安全系數越低."魏榮祿提出,未來我國需要大力提倡發展巴氏奶,而牛奶的質量標準不能只限于產品標準,更關鍵要規范生產工藝標準.
魏榮祿:"控制就要控制在前端--生產工藝標準.在國外有些國家都有一百多年的法定標準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