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2011年度中國特許經營投資景氣調查"報告,嬰幼兒用品零售業務被視為最具潛力和投資價值的行業.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嬰童產業研究中心4月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0~12歲的嬰童市場總規模約為11500億元,近幾年嬰童市場將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15年嬰童市場可能會達到兩萬億元的規模.
所謂嬰童產業,是指以0~12歲嬰幼兒及產婦、孕婦為主體需求及導向的產業.其產品和服務涵蓋了孕嬰童食品、哺育用品、洗護用品、嬰童玩具、孕嬰童服裝、車床(出行)、早教、母嬰服務八大類. 嬰童產業也因其廣闊的發展前景,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
2010年3月,杭州嬰童行業協會會長謝宏在"第六屆國際婦幼嬰童博覽會高峰論壇"上表示,2012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嬰童消費市場.首先,中國的"80后"和"90后"將步入結婚生子階段,這一情形將持續到2025年;其次是中國GDP持續高增長,帶動整體消費增長;第三則是得益于中國經濟轉型,拉動內需一定是嬰童優先;最后則是親子文化在中國的推廣.
來自杭州市嬰童行業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每個家庭每年至少在一名嬰童身上花費5000元人民幣,僅中國國內的奶粉銷售量就高達500億元人民幣.另外,不少消費者購買高檔嬰童禮品饋贈親友,嬰童禮品市場也在不斷壯大.
如此龐大的市場,國內企業又能分到幾塊"蛋糕"?在2010年9月舉行的"2010中國高端嬰童產業全球峰會"上,I-BABY董事長王耀民指出,國際嬰童品牌不斷蠶食中國的嬰童品牌市場份額,本土品牌在國內市場居然占不到30%.
王耀民表示,目前國內嬰童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相關的國家標準體系尚待完善,同時還缺乏一個權威的行業協會,對嬰童行業進行監督和約束.例如童床、童車等,由于缺乏國家標準的規范,市場上流通的國內品牌很多都無法達到歐美國家的標準.
總體來看,我國嬰童產業的發展尚處于開始階段,市場并不成熟.行業監管不到位、生產集中程度低、產品研發能力弱、品質良莠不齊、知名品牌少、企業誠信缺乏等發展瓶頸,阻礙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此外,我國嬰童用品產業還存在發展結構不平衡的問題.據了解,美國的嬰童產品消費結構中,玩具大致占50%,飲食占30%,用品和服裝各占10%.而在中國,玩具消費只占總支出的5%,飲食占50%以上. 對于嬰童產業來說,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安全問題.三聚氰胺、性早熟奶粉等事件的曝光,引發了國內企業的信任危機,也讓更多消費者轉向國外品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在高達120億元人民幣的網上海外代購產品中,奶粉就占24億元人民幣,僅次于化妝品,在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十大海外代購品中排行第二.
在杭州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婦幼嬰童產業博覽會"上,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師史晉川表示,中國的嬰童產業未來發展主要的制約不在于市場的需求,而在于供求.供求方面最主要的制約是包括嬰童產業、產品在內的市場競爭的不規范,"這種市場競爭不規范的重要表現就是食品安全存在隱患,食品安全背后更深層次的因素是消費者對企業的誠信存在質疑."國內嬰童品牌如何贏得消費者、占領更大市場?在"2010中國高端嬰童產業全球峰會"上,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建議,中國嬰童產品生產企業應該著力于渠道下沉和品牌上升,嬰童品牌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市場也很廣大,可以采用"大城開小店、小城開大店"的模式,借助多種手段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對于中國嬰童產業而言,通往成熟之路還很長.目前每年約有2700萬新生兒,很多家庭用6個人的收入來養一個孩子,消費能力顯而易見.但嬰兒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不誠信造成的信任危機更加難以挽回,因為沒有人會去拿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試錯". 嬰童產業的健康程度,不僅關系著業內企業的發展,還關系著千萬家庭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重建信任,就一定要解決產品的安全問題和質量問題.國家應完善監管體系,制定嚴格的產品質量標準和行業規范,改變嬰童產業標準缺失的現狀.嬰童產業涉及產業鏈長,應嚴格控制生產流水線,監控生產、運輸、銷售等全部環節,確保安全規范.
正如分眾傳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所說,嬰童產業要盡快建立產業的內部價值體系,除了要有好的設備、好的技術、好的管理外,還要有端正的經營動機.因為,嬰童產業歸根結底是一個良心產業,沒有良心,整個行業也就失去了未來.